绝不意味着躲在室内就绝对安全。认为"室内=绝对安全"本身就是最大的误区,而以下5个常见误区更是可能带来致命风险:
🚫 误区一:窗户贴胶带就万无一失
- 错误认知: 用胶带在窗户上贴"米"字或"X"形就能防止玻璃被吹破。
- 真相与风险:
- 胶带对防止玻璃破碎的作用非常有限。强台风的风压和飞溅物(树枝、碎石、广告牌碎片等)冲击力极大,玻璃该破还是会破。
- 胶带粘住的玻璃碎片更大更重,一旦破裂,这些大块碎片像刀片一样飞溅,造成的伤害可能比小碎片更严重。
- 正确做法:
- 加固是根本: 台风来临前,用专业的防风板(木板、金属板)或防风膜加固窗户是最有效的方法。如果来不及,用厚实的家具(如沙发、床垫)抵住窗户内侧也能提供一定缓冲。
- 远离窗户: 无论是否加固,台风期间都应远离所有窗户,躲到没有窗户的内室(如卫生间、储物间、走廊)或坚固的承重墙角落。
🚫 误区二:躲在落地窗或大玻璃门后面观察很安全
- 错误认知: 觉得隔着玻璃看台风很刺激,认为玻璃很厚很结实,不会被吹破。
- 真相与风险:
- 即使是钢化玻璃或夹胶玻璃,在极端风压和飞溅物的反复冲击下,也有破裂的风险。一旦破裂,强风瞬间灌入,室内气压骤变,可能掀翻屋顶或造成其他结构破坏,人也会被强风裹挟的玻璃碎片严重割伤甚至卷出室外。
- 正确做法:
- 绝对禁止靠近任何玻璃门窗! 不要为了"看风景"而将自己置于险境。
- 拉上厚重的窗帘或百叶窗(如果时间允许且安全),但这不能替代远离窗户,只能起到万一破裂时阻挡部分碎片的作用。
🚫 误区三:躲在地下室或低洼房间最安全
- 错误认知: 地下室或一楼房间四面有墙,感觉更坚固、更避风。
- 真相与风险:
- 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极易引发内涝、洪水或海水倒灌。地下室和低洼房间是水淹的首要目标,一旦进水,水位上升极快,逃生困难,极易造成溺亡。
- 低楼层也可能面临因树木倒塌、广告牌砸落等造成的墙体破坏风险。
- 正确做法:
- 避免躲在地下室、车库、半地下室等低洼处。
- 如果住在低楼层或易涝区域,应提前转移到楼上坚固的、不易被水淹的房间。
- 随时关注官方发布的洪水预警和疏散指令。
🚫 误区四:台风天停电,点蜡烛照明很正常
- 错误认知: 台风天停电很常见,点蜡烛或煤油灯照明是理所当然的。
- 真相与风险:
- 台风期间风力强劲,门窗可能破损,强风灌入极易吹倒蜡烛或煤油灯。
- 室内物品可能因强风、渗水、震动而变得杂乱,易燃物靠近明火的风险剧增。
- 一旦引发火灾, 在极端天气下,消防队救援极其困难,后果不堪设想。
- 正确做法:
- 优先使用手电筒、头灯等电池供电的照明设备。
- 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备用电池或充电宝(在台风来临前充好电)。
- 绝对避免在室内使用明火照明或取暖!
🚫 误区五:只要是室内,躲在哪里都一样
- 错误认知: 只要进了房子里面,任何位置都安全。
- 真相与风险:
- 阁楼/顶楼: 屋顶是最容易被强风掀开或破坏的部分。
- 靠近外墙/山墙的房间: 承受的风压更大,更容易被外部倒塌物(树、电线杆、广告牌)击中。
- 大跨度房间(如客厅): 缺少支撑,结构相对脆弱。
- 吊顶下、大型吊灯下、高大未固定家具旁: 有被坠落物砸伤的风险。
- 正确做法:
- 选择家中最坚固、最核心、最底层(但非地下室/易淹水层) 的房间躲避。
- 最佳位置: 没有窗户的小房间(如卫生间、内置衣柜间、楼梯下空间),或者是承重墙形成的内墙角(最好是靠近建筑中心的位置)。
- 提前清理该区域,远离窗户、玻璃门、外墙、吊顶、吊灯、高大的未固定家具、镜子等潜在危险源。
- 用厚实的床垫、沙发垫或桌子作为额外的防护屏障(如果时间允许且安全)。
📌 总结:安全躲台风的室内要点
加固门窗是前提: 专业加固(木板、防风膜)远胜于胶带。
远离所有玻璃门窗! 好奇心会害人。
避开低洼易涝点: 地下室、车库是洪水陷阱。
只用安全光源: 手电筒、头灯,杜绝明火!
选择正确避难位置: 坚固小房间的内墙角是相对最安全的。
关注预警信息: 及时接收官方发布的台风动态、暴雨预警、洪水预警和疏散指令。
准备应急物资: 包括饮用水、食物、药品、急救包、备用电源(充满电的充电宝)、收音机(获取信息)等。
台风无情,室内也非绝对避风港。 安全来自于对风险的清醒认知和正确的防范措施。消除这些常见误区,才能在台风真正来袭时,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。真正的安全不是侥幸躲在某处,而是提前避开所有已知的危险角落。 🌪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