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机餐绝对是飞行体验中绕不开的话题,也是航空公司展现服务理念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。不同航空公司的配餐习惯和特色差异巨大,我们来聊聊这些“云端美食”背后的故事:
一、影响飞机餐的因素
航程长短: 短途航班可能只有小食或点心,中长途(尤其是跨洋)航班通常提供正餐。
舱位等级: 头等舱/商务舱与经济舱的餐食在食材、烹饪复杂度、摆盘、酒水选择上差距显著。
航空公司总部所在地文化: 这是塑造餐食特色的核心因素。
目标客户群: 商务旅客、休闲旅客、特定航线的主要客源(如旅游团)。
成本控制: 这是所有航空公司都必须面对的现实,如何在预算内提供最佳体验是关键。
空中配餐公司: 很多航空公司并不自己做饭,而是外包给专业的航空食品公司(如Gategroup、LSG Sky Chefs),这些公司在全球主要枢纽机场设有大型厨房。
高空味觉变化: 高空低压、干燥的环境会使味蕾对咸味和甜味的敏感度下降约30%,对鲜味(Umami)相对保留。因此机上餐食通常需要加重调味(尤其是咸味和香料),并避免过于清淡的菜品。
二、不同地域/航空公司集团的特色
1. 中东“壕”航:奢华与在地融合
- 代表:阿联酋航空、卡塔尔航空、阿提哈德航空
- 特色:
- 不计成本: 以顶级食材(鱼子酱、龙虾、和牛)和名厨合作(如戈登·拉姆齐为阿联酋航空设计菜单)著称。
- 丰富酒水单: 提供顶级香槟、年份葡萄酒、精选烈酒和特色鸡尾酒。
- 中东特色: 提供地道的阿拉伯咖啡、椰枣、鹰嘴豆泥、沙拉三明治等中东风味小食或主菜选项。
- 精致摆盘: 即使是经济舱,餐食的呈现也相对讲究,使用瓷器和金属餐具(头等/商务)。
- 空中酒廊: 阿联酋航空A380的头等舱设有空中酒廊,提供社交和畅饮空间。
- “随时用餐”服务: 商务舱和头等舱乘客可以在飞行中任何时间点餐。
2. 亚洲航司:精致、服务与本土风味
- 代表:新加坡航空、国泰航空、全日空航空、日本航空、大韩航空、长荣航空、中国国际航空(部分提升中)
- 特色:
- “名厨有约”: 非常流行与知名厨师合作设计菜单(如新航的“国际烹饪顾问团”)。
- 极致服务: 餐食服务是整体优质服务体验的核心一环,乘务员服务细致周到。
- 突出本土/亚洲风味:
- 新航: 海南鸡饭、沙爹是招牌。
- 国泰: 港式点心、云吞面、煲仔饭(季节限定)。
- 全日空/日航: 精致的日式定食(烤鱼、味噌汤、小菜)、和牛、荞麦面/乌冬面、抹茶甜点。对食材新鲜度和季节性要求极高。
- 大韩航空: 韩式拌饭、韩式烤肉、泡菜是标配。
- 长荣: 提供地道的台菜,如卤肉饭、三杯鸡、牛肉面(Hello Kitty主题航班餐点尤其可爱)。
- 中国航司: 近年来提升明显,努力提供地道中餐(如国航的京味、东航的沪味、南航的粤味),但经济舱仍常被吐槽。
- 经济舱也用心: 相对而言,亚洲航司经济舱的餐食选择、口味和分量通常更受好评,常有特色主菜选项。
3. 欧洲航司:简约、品质与本地优选
- 代表:汉莎航空、法国航空、荷兰皇家航空、英国航空、芬兰航空、土耳其航空
- 特色:
- 强调产地和品质: 喜欢使用来源明确的本地优质食材(如法航的法国奶酪、葡萄酒;汉莎的德国香肠/面包;荷航的荷兰奶酪;芬航的北欧浆果;土航的土耳其特色菜如烤肉、烤蔬菜、酸奶)。
- 简约而不简单: 摆盘相对现代简约,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(但受限于高空环境,有时会显得平淡)。
- 酒水有亮点: 提供丰富的欧洲葡萄酒选择,特别是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等产区的酒。法航的香槟、荷航的杜松子酒是特色。
- 商务舱差异大: 汉莎、法航、荷航等商务舱餐食水准较高,常有惊喜。英航近年被吐槽较多。
- 经济舱相对“实在”: 分量通常够,但精致度和口味多样性可能不如亚洲航司。常提供简单的三明治或冷盘作为轻食选项。
4. 北美航司:实用主义与付费升级
- 代表:美国航空、达美航空、联合航空
- 特色:
- 经济舱: 免费餐食主要存在于跨洋/长航线。口味常被调侃为“仅仅是维持生命体征”,选择相对单一(鸡肉/意面/牛肉二选一常见)。大量依赖冷食、预包装食品(饼干、坚果)。短途需付费购买餐食或零食盒(价格不菲)。
- 付费升级: 经济舱付费购买的热食(如联合的“Bistro on Board”)或零食盒(达美的“Tapas Box”)品质通常比免费餐好很多。
- 商务/头等舱: 投入较大,与名厨合作(如联合与The Trotter Project合作),食材和酒水选择提升明显,努力向国际水准靠拢,但口碑波动较大。
- 零食和饮料: 软饮、咖啡、茶免费供应,小零食(椒盐卷饼、坚果)通常免费。酒精饮料在经济舱通常需付费(跨洋长线可能免费)。
- “回归基本”: 近年趋势是简化免费服务,鼓励乘客按需付费购买更好的餐食。
5. 澳新航司:新鲜、本土与轻松
- 代表:澳洲航空、新西兰航空
- 特色:
- 强调新鲜农产品: 利用澳新优质的牛羊肉、海鲜、乳制品、水果。
- 本土特色: 澳航提供澳洲坚果、Vegemite(看个人口味!);新西兰航空提供新西兰葡萄酒、特色奶酪、蜂蜜。
- 轻松风格: 服务风格相对轻松友好,餐食分量通常比较足。
- 中规中矩: 整体水平在欧洲和亚洲主流航司之间,口碑尚可,经济舱有时会提供冰淇淋作为甜点(加分项)。
三、值得注意的趋势和“冷知识”
特殊餐食: 几乎所有航司都提供丰富的特殊餐食选择(素食、宗教餐、医疗餐、儿童餐等)。
提前预订(通常起飞前24-48小时以上)是确保获得的关键! 特殊餐通常最先发放,且有时比标准餐更用心(因为是单独准备的)。
“隐藏”美食:- 亚洲航司的泡面: 很多亚洲航司(如日航、全日空、国泰、长荣等)在长途航线的夜宵时段,会提供高品质的杯面/碗面,非常受欢迎,记得主动问乘务员。
- 商务舱的“随时点餐”/小吃: 除了正餐菜单,商务舱通常有小食菜单(三明治、汤、水果等)供随时点用。
经济舱选餐技巧:- 鸡肉通常最安全: 在高空环境下,鸡肉是最不容易出错的选择,牛肉容易干柴,鱼肉可能腥味被放大,意面可能太软烂。
- 选本地特色菜: 如果航司提供其基地所在国的特色菜(如新航的海南鸡饭、土航的烤肉),通常更靠谱。
- 坐前排或靠过道: 有时不同位置的餐车提供的餐食选项可能不同(尤其是主菜),前排或靠过道乘客有更多选择。
酒水:- 头等/商务舱的酒水单是亮点,可以尝试一些平时少见的酒款。
- 高空环境下,起泡酒(香槟、气泡酒)的口感可能比静态葡萄酒更讨喜。
- 多喝水!机舱极度干燥,酒精和咖啡因会加剧脱水。
摆盘与容器:- 出于安全、重量和效率考虑,经济舱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/铝箔容器。
- 商务舱/头等舱普遍使用瓷器、玻璃杯、金属餐具(部分短途商务舱可能例外)。
- 疫情后,一次性包装的使用曾大幅增加,现正逐步恢复。
总结
飞机餐是航空公司软实力的重要体现,也是乘客在长途飞行中的重要慰藉。从极致奢华的中东航司,到精致地道的亚洲航司,再到简约品质的欧洲航司和实用主义的北美航司,各有特色。了解这些差异,结合一些小技巧(提前订特殊餐、选对主菜、尝试特色小吃),能让你的“云端用餐”体验提升不少。下次飞行时,不妨多留意一下餐盘里的故事吧!毕竟,在万米高空,一份用心的餐食,足以点亮整个旅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