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琉璃苣(学名:Borago officinalis L.)的形态特征,重点关注其叶片、花朵以及整体的植株结构。这是一种极具辨识度的草本植物,以其独特的星形蓝花和粗糙的叶片而闻名。
琉璃苣形态特征详解
植株类型与整体外观
- 类型: 一年生草本植物(在温暖地区可能表现为二年生)。
- 株高: 通常生长高度在 60-100厘米 之间,条件适宜时可达1米以上。
- 整体形态: 植株直立,分枝较多(尤其在花期),全株密被白色或灰白色、透明的刚毛(糙伏毛),触感非常粗糙。茎秆内部中空。
根系
- 类型: 直根系。
- 特点: 主根明显,相对发达,深入土壤以支撑较高的植株和获取水分养分。侧根相对较少。
茎
- 形态: 圆柱形,但表面有明显的棱槽。
- 质地: 肉质,但内部中空。
- 表面: 密被白色、透明、基部膨大的粗硬刚毛(这是琉璃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,触感扎手)。毛的基部常有小瘤状突起。
- 分枝: 植株中上部分枝性强,尤其在开花期,形成多花的株丛。
- 颜色: 幼嫩时绿色,随着成熟可能略带紫色或红晕。
叶片
- 叶序: 互生(即叶片在茎上单生,螺旋状交替排列)。
- 叶型:
- 基生叶: (植株基部贴近地面的叶子)通常较大,叶片呈长椭圆形、卵圆形或长圆形,基部渐狭成长柄。叶缘呈波状或具不规则的浅钝齿。
- 茎生叶: (茎杆上生长的叶子)通常比基生叶小,形状多为卵状披针形、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。叶缘也呈波状或浅钝齿状。
- 叶脉: 羽状脉,主脉明显,在背面凸起。
- 叶面: 两面均密被白色或灰白色、透明、粗硬的刚毛,触感非常粗糙。叶面常有皱褶感。
- 叶柄:
- 基生叶具明显的长叶柄。
- 茎生叶的叶柄逐渐变短至无柄,叶片基部抱茎或半抱茎(即叶片基部向下延伸,部分包裹住茎秆)。
- 大小: 叶片长度差异较大,基生叶可长达15-20厘米,茎生叶通常5-15厘米长。
花朵
- 花序: 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,通常排列成疏散、开展的蝎尾状聚伞花序。花朵下垂(尤其初开时)。
- 花梗: 较长且细弱,密被刚毛,花朵悬挂其上。
- 花萼: 5深裂,裂片呈线状披针形,先端尖锐,密被刚毛。花萼在花期会随着花朵开放而增大。
- 花冠: 这是琉璃苣最引人注目的部分。
- 形状: 辐状(星形),直径约 2-3厘米。
- 花瓣: 5枚,离生(彼此分离),花瓣呈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先端尖锐。
- 颜色: 鲜亮的天蓝色或蔚蓝色 是最经典和常见的颜色,极其醒目。也有粉色、白色或淡紫色的栽培变种,但蓝色最为典型。花瓣基部颜色可能略深。
- 雄蕊: 5枚,着生于花冠筒喉部。花丝极短,花药狭长,颜色为深紫色、紫黑色或黑色,形成一个深色的中心,与蓝色的花瓣形成鲜明对比,形似“蜜蜂的眼睛”,非常有利于吸引传粉昆虫。花药在花心处聚拢成圆锥状。
- 雌蕊: 花柱1枚,线形,柱头头状。子房上位,4深裂。
- 开花特点:
- 花朵初开时下垂,随着开放逐渐转为水平甚至微微上仰。
- 单朵花期较短,但花序不断抽出新花蕾,整体花期较长(春末至夏秋)。
- 具有浓郁的甜香或黄瓜般的清新香气,吸引蜜蜂等昆虫。
果实
- 类型: 小坚果(由4个分离的小坚果组成)。
- 形状: 小坚果呈卵形或长圆状卵形。
- 表面: 密布灰白色、粗糙的瘤状突起。
- 颜色: 成熟时为褐色或深褐色。
- 大小: 长约4-6毫米。
- 特点: 果实成熟后容易从花托上脱落。种子具有油质胚乳。
总结关键识别特征
全株密被白色/灰白色、透明、粗硬的刚毛:这是最基础、最显著的识别特征,触感极其粗糙。
星形蓝色花朵:醒目的天蓝色,5枚离生花瓣形成标准的星形,中央聚集着深紫/黑色的雄蕊。
粗糙的波状叶:叶片边缘呈波状或浅钝齿,两面密布刚毛,茎生叶无柄抱茎。
中空、多棱、多分枝的茎。
下垂的聚伞花序:花朵初开时常低垂。
瘤状突起的褐色小坚果。
这些独特的形态特征使得琉璃苣在花园中非常容易辨认,无论是作为观赏植物、蜜源植物还是药用/食用植物,都因其独特的外观而备受关注。